“昌翠霞”是一個中文名字,由姓氏“昌”和名字“翠霞”組成。以下是關于這個名字的一些簡短解釋
1. 昌這是一個常見的姓氏,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。
2. 翠霞這個名字寓意著美好和希望。“翠”通常代表綠色,象征著生機和活力;“霞”則指代美麗的云彩,寓意著美好和夢幻。整個名字給人一種清新、自然、充滿希望的感覺。
請注意,以上解釋僅供參考,每個人對名字的理解和感受可能有所不同。
昌翠霞:一位用數據說話的基層干部
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,有一位名叫昌翠霞的基層干部,她不是什么大人物,也沒有耀眼的頭銜。但她的名字,在當地卻常常被老百姓提起。為什么?因為她用實實在在的數據和案例,改變了一個村莊的命運。
一、從“窮村”到“富村”的轉變
昌翠霞所在的村莊叫李家莊,過去是一個典型的“空心村”。全村200多戶人家,有近一半人外出打工,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。耕地分散、灌溉困難、農產品賣不出去,村民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。
2018年,昌翠霞被選為村支書。面對這樣的局面,她沒有喊口號,而是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,里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全村的人口、土地、收入、問題等數據。
數據說話:
- 李家莊人均年收入:2017年只有5000元;
- 耕地面積:300畝,但分散成100多塊;
- 村民外出務工人數:超過100人;
- 村集體收入:幾乎為零。
昌翠霞說:“數據是真實的,不能靠感覺辦事。”
二、用數據找出路
昌翠霞帶領村民進行土地整合,將分散的耕地集中起來,統一管理。她還請來了農業專家,對土壤、氣候、作物品種進行了詳細分析。
案例1:土地流轉+合作社
她推動成立了“李家莊農業合作社”,將300畝耕地全部流轉過來,統一種植高附加值的蔬菜——西紅柿和黃瓜。通過與超市、電商平臺合作,產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。
結果:
- 2019年,合作社總收入達到80萬元;
- 村民每人分紅超過2000元;
- 村集體收入突破10萬元。
“以前種地靠天吃飯,現在我們有自己的品牌。”村民王大爺感慨地說。
三、用數據搞產業
除了發展農業,昌翠霞還注意到了鄉村旅游的潛力。她通過調研發現,周邊城市居民越來越喜歡周末短途游,而李家莊正好靠近一條河,環境優美。
案例2:打造“田園民宿”
她組織村民修繕老房子,打造了10間特色民宿,并聯合旅游公司推出“周末農家樂”項目。
數據成果:
- 2020年接待游客超過5000人次;
- 每戶民宿年均增收1.5萬元;
- 村里新增就業崗位20個。
“以前覺得種地沒出路,現在才發現,家門口也能賺錢。”村民李大姐笑著說。
四、用數據促治理
昌翠霞不僅在經濟發展上成績突出,還在基層治理中引入了數據思維。
她建立了“村民信息檔案”,記錄每戶家庭的基本情況、收入來源、子女教育、醫療狀況等,便于精準幫扶。
案例3:精準扶貧見實效
針對村里5戶貧困戶,她根據每家的具體情況制定幫扶計劃:
- 一戶因病致貧,安排了低保和醫療救助;
- 一戶有勞動力,安排了保潔員崗位;
- 一戶年輕人想創業,幫助申請了小額貼息貸款。
結果:
- 2021年,全村5戶貧困戶全部脫貧;
- 村民滿意度提升到95%以上。
五、結語:數據是新時代的“金鑰匙”
昌翠霞的故事告訴我們,基層工作不能只靠熱情,更要靠數據。她用數據找問題、用數據做決策、用數據看成效,最終讓一個曾經落后的村莊煥發出新的生機。
她說:“我是個普通人,但我相信,只要用心做事,數據就會說話。”
在今天這個大數據時代,昌翠霞的實踐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:用數據改變命運,用實干贏得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