歪東倒西
“歪東倒西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讀音為wāi dōng dǎo xī。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行走、坐立時身體歪斜或搖晃,也常用來比喻人說話、辦事不按常規,沒有條理,或者行為、態度不穩定、不正經。
該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清代錢彩的《說岳全傳》第七十七回:“他橫行直撞,那里肯聽你的話?你這廝歪東倒西,偏又不認得他是誰。”
在用法上,“歪東倒西”可以用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,含貶義,通常用于批評那些行為不端、沒有原則的人。
例如,在現代社會中,如果一個人經常說話顛三倒四,做事沒有章法,我們就可以說他“歪東倒西”。
歪東倒西歪的歪組詞
以下是一些包含“歪”字的詞語:
1. 歪風邪氣:指不良的風氣和習氣。
2. 歪門邪道: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。借指不正當的方法或途徑。
3. 歪歪扭扭:形容走路、坐立時身體歪斜或搖晃的樣子,也常用來形容說話、做事不直截了當。
4. 歪理邪說:指不正當的言論或理論,常常違背科學或事實。
5. 歪風邪氣:指不良的風氣和習氣,多指群眾性的不良行為。
6. 歪斜不正:形容物體表面不平整、傾斜或不正。
請注意,有些詞語可能具有貶義或特定的文化或語境背景,在使用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是否合適。此外,還有可能存在其他包含“歪”字的詞語,以上信息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