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份證號碼后面的“X”是校驗碼,也叫作校驗位、校驗碼,是一串數字或字母(通常是數字),用于檢驗身份證號碼的正確性。在中國,身份證號碼共有18位,其中前17位是數字,最后一位可以是數字或字母“X”。這串校驗碼是根據前17位數字按照一定的算法計算得出的。
具體來說,校驗碼的計算方法如下
1. 將身份證號碼的前17位數字分別乘以對應的系數。系數從左到右分別為$7, 9, 10, 5, 8, 4, 2, 1, 6, 3, 7, 9, 10, 5, 8, 4, 2$。
2. 將上一步得到的乘積相加,得到一個總和。
3. 用總和除以11,得到商和余數。
4. 根據余數查找對應的校驗碼。余數與校驗碼的對應關系如下
- 余數為0時,校驗碼為1;
- 余數為1時,校驗碼為0;
- 余數為2時,校驗碼為X;
- 以此類推,直到余數為10時,校驗碼為3。
因此,身份證號碼后面的“X”表示的是校驗碼,用于驗證身份證號碼的正確性。如果身份證號碼中的校驗碼不正確,那么這個身份證號碼就是無效的。
身份證號碼那串數字后面帶個X,是不是看得你一頭霧水?大哥大姐們,今天咱就嘮嘮這個X是啥意思,保證讓你明白得清清楚楚。
你肯定見過那種身份證,管理員查了一下,說你這個ID不對,后面能不能有個X?為啥啊?這就像是你去ATM取錢,銀行卡輸錯了,錢取不下來人家還能顯得很淡定地說:“你行,你繼續(xù)。”身份證也一樣,編號需要經過復雜的運算才能“站穩(wěn)”,而X就是拿到這張小卡片的最后一道保障。
很多人都覺得帶個X在這兒飄著挺高端的,其實是這么回事:這個X在一個國家標準中被擔任了那個搞不定的校驗碼角色。你是知道的,你的身份一共有18位數字,前面蓋了公章,第18位用來防止出錯。這就跟英語發(fā)音一樣,有個大A,后面tm全是B、C、D,也是奇葩組合要賣命念。對,就這么個道理,你媽生你的時候這事兒都辦好了,誰犯事兒得看著辦。
那么為啥是X呢?按國家規(guī)定,是根據前面的數字計算出來的,算出來是個啥?40!不對啊,沒法辦,所以標準就用英文字母X來代替40,它看起來很高大上是吧?就像你去酒店放炸彈,結果說沒權力,改放個超籌碼就是一扔扔炸了十層的大屏。這提示就是,那個亂來的估計是班里沒寫完作業(yè)的孩子唄。
有人會問,還有沒有搞錯的時候?沒有15位身份證嗎?呃,老一輩說的是有這么個東西,現(xiàn)在都2024年了,15位熱度也起不來了,目前都是18位的位數,所以親,別擔心這個年紀是不是祖奶奶的身份證排了突突吧,那樣的話可尷尬了,系統(tǒng)直接無情DISCO。
還有點人愿意不帶X,或者自己寫別得X,實際上是不想通過這個測試了。而且不好意思承認自己輸過、錯過、迷過。但是這個設計不就是為了防出格嗎?就像大學生期末考試,不要因為不會做題而抄了答案蒙混過關吧。有了X,就是人家已經認真檢驗過了,工作時不被抓出來你咋選。
怎么說呢,身份證上的X啊,看似神秘,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文化涵養(yǎng),它就是既可愛狼一樣的眼睛,它讓那些想用錯別字刷存在感的聲音安靜了下去。好了,今天的小科普講完了,希望大哥大姐看完以后,再看到ID結尾帶個X就不起雞皮疙瘩了,反而會覺得:“哦,不在話下,又有人工過了校驗。”
——完——
(注:本文僅為一則科普短喜劇,旨在通俗易懂地解釋身份證號尾部X的意義,不作任何形式的敲詐勒索、非法識別用途,如需查詢本人身份信息或他人身份信息,請予以合法正當手段,共筑和諧數字生態(tài)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