絕脈是一個漢語詞語,讀音為jué mài。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含義
1. 指脈象在中醫中,絕脈是一種非常危急的脈象,表明病情危重,生機已失。具體來說,五絕之中,脈象呈現為“三奪”,即脈來如彈石、如解索、如轉豆、如動弦,又如促、結、代,或來去如數、時快時慢,或脈力不勻,或脈體細小,或脈勢滑利等,這些都被稱為絕脈。
2. 指離絕的脈象除了上述的五種絕脈外,還有一種說法認為,絕脈是指關、尺部脈浮而細,沉而澀,如線,與主病脈相反的脈象。
3. 指脈來有胃氣,但微弱欲絕這種解釋來自《脈經》,強調的是脈象中有胃氣但很微弱的狀態。
此外,“絕脈”也常用來比喻事物將要滅亡或人將死亡,如“七竅流血而死”、“絕脈之至”等。
請注意,如果涉及到健康問題,請咨詢專業醫生或從權威醫學機構獲取準確信息。
絕脈是什么意思?
絕脈,中文詞匯,字面可拆解為“絕”與“脈”。“絕”,意為斷絕、終止;“脈”,在中醫和現代醫學中,兩者釋義不同。
1. 中醫視角(科學醫學語境)
- 脈象學基礎:中醫的“脈”指橈動脈搏動,通過切脈診斷疾病。正常脈象應“寸關尺”三部位、浮中沉、遲緩勻滑,反映氣血循環、臟腑平衡。
- 絕脈的醫學定義:指橈動脈搏動完全消失。常因心臟驟停、嚴重休克或大出血導致血液循環中斷。這種情況是危及生命的病理狀態,是死亡前的最終體征之一,不可逆轉,屬于絕對性死亡征象,而非“武功招式”或“詛咒”。
2. 武俠/玄幻文化中的“絕脈”
- 虛構設定:部分武俠或仙俠文學中,“絕脈”被描述為一種“武功廢除”的狀態(如金庸《天龍八部》提及的星宿派斷脈)。其設定邏輯多為:
- 人物沖突設計:如門派懲罰、敵對勢力破壞武功。
- 虛構邏輯:不同于醫學,常將“絕脈”儀式化(如切斷經脈而非大動脈,或受氣運影響),屬于非科學敘事手法,與醫學定義互不重疊。
3. 核心定義一致性
- 若語境為中醫/現代醫學,絕脈是生理功能完全喪失的標志。
- 若語境屬于文化虛構,絕脈是文學設定中的不可逆能力剝奪,本質并非生理死亡,而是虛構世界觀的設定產物。
總結
無論何種解釋,絕脈均指向生命活動的徹底中斷(醫學范疇)或虛構敘事中的特定羈絆與功能。兩者在語義上不存在交集,需嚴格區分使用場景以明確其定義與后果。